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时事聚焦 > 正文

“网络小偷”屡禁不止 个人隐私何时能有安全感?

2020-07-15 10:43:39 安防展览网 点击量:51851
  【安防展览网 时事聚焦】 当你正在应用上浏览一款车,中介电话不期而至;报名课外培训班,盈利机构的邀约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开摄像头拍摄一款包,购物App的各种箱包产品推送就来了…手机APP的*,已经远远超出人们所能忍受的底线。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的手机APP“偷窥”乱象调查,有APP十几分钟内访问照片和文件两万多次,涉及移动教学软件“优学院”、办公软件“TIM”等多款产品。目前,工信部旗下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已经对曝光的问题APP进行了检测。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事实上,关于手机App秘密访问个人信息的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
 
  自2017年5月开始,监管部门对于违法开展数据活动行为的严厉打击就从未停止。公开资料显示,公安部开展的“净网 2019”专项行动,共查处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的 APP 共 683 款。诚然,在信息化的网络大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乃至国家战略安全都存在严重隐患,数据泄露的例子比比皆是,防范信息安全风险成了需要各行业共同努力的课题,安防行业也不例外。
 
  随着智能概念广泛应用,安防领域也逐渐物联化、智能化,尤其是涉及人脸识别的信息,一旦泄露,将*暴露人们日常生活及基本信息,造成骚扰乃至诈骗风险。因此面临的信息安全防护问题也不可小觑。
 
  以安防视频监控为例,生活中,摄像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餐馆里,可以让顾客“监视”厨房做菜的全过程,真正吃上“放心菜”;与红绿灯“搭档”时,充当着“电子警察”的角色,更好地维护交通秩序;迷你版的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胃肠病、支气管病、整形外科的治疗上,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又提高了治疗效果...可以说,监控摄像头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安全。
 
  尽管如此,但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智能摄像头并不安全,很容易被他人破解,从而窥视到人们的生活与隐私。360《国内智能家庭摄像头安全状况评估报告》显示,近八成产品存在用户信息泄露、数据传输未加密等问题,这就意味着黑客可以远程获取大部分用户的实时监控画面。
 
  这种情况下,安防企业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例如在产品上市前首先与专业安全厂商、安全机构合作,进行充分安全检测,并且建立和健全产品更新机制,产品投入市场后定期更新维护产品,提供完备的用户服务等。
 
  外部监管尚未有效落实也是窃取用户隐私为何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尚不完善,执法权责并不清晰,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管机制,许多数据泄露事件在关注度下降之后不了了之。消费者维权之路任重而道远,仅靠“315”这一天是难以平复的。当然,消费者也应避免购买无安全与质量保证的产品,对于新购买的摄像产品也应及时设置强口令的新密码,以防被不法商贩和黑客破获。
 
  结语:大数据时代,安防行业隐私及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立法似乎成了屡试不爽的解决方法,不过,打击面过广又会造成个人信息与人身安全之间的冲突,如何平衡好“安全”与“隐私”成为一项挑战。若立法和技术能够兼顾数据隐私保护与安全,无疑是令人期望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依然呼唤信息安全和归还真正属于私人的空间。
 
  (本文依据科技日报、亿欧网、电子发烧友、多智时代、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相关报道编辑整理)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